2021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2-02-25   浏览次数:0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立足河北,辐射全国,适应国土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总体需求,热爱祖国,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系统掌握地理学与规划学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基本技能,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能够在规划编制企事业单位、规划管理部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等机构,从事国土空间规划和区域规划等设计与管理、教学与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具体培养目标如下:

【目标成为人格健全,体魄健康,有人文情怀,恪守职业道德,弘扬职业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目标掌握地理学、城乡规划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拥有全球视野,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与艺术素养。

【目标能够基于专业知识,并通过知识更新与知识迁移应用,对国土资源开发新理念与新问题、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规划、区域可持续发展、人文地理等相关学科新进展行分析研究。

【目标能够运用系统学习的专业技能,使用地理信息等新技术手段,参与国土空间规划、区域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

【目标有自主学习意识与探索创新精神,能够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与能力;有良好的交流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能够较好地适应规划实践或科研工作。

二、毕业要求

1.基本素养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及艺术素养。

1.1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政治立场正确坚定,有浓厚的家国情怀与健全的人格。

1.2 拥有科学的健康理念与正确的锻炼方法,体魄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1.3 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与艺术素养。

2.专业知识

掌握地理学、城乡规划学的基础理论与知识,熟悉数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理论与知识。

2.1 掌握地理学的理论与知识,有较好的地理科学素养,能够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认知与分析。

2.2 掌握城乡规划学的理论与方法,熟悉国土空间规划框架体系与规划内容。

2.3 熟悉数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理论与知识,能够融合多学科知识认知专业问题。

3.问题分析

能够运用地理学、城乡规划学及相关专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对人文地理科学问题进行识别与分析。

3.1 通过系统学习与实践,形成地理学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具有问题意识,能够基于实际现象准确识别并科学描述问题。

3.2 能够运用地理学、城乡规划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使用科学合理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进行问题分析,获得有效结论。

4.规划方案设计

能够利用地理学、城乡规划学等专业知识,参与设计国土空间规划、区域规划方案。

4.1 熟悉国土空间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编制与审批流程。

4.2 能够运用专业知识与方法,对国土空间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相关内容与关键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4.3 能够基于生态文明思想、绿色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等理念进行规划方案优化设计。

5.规划成果制作

能够规范编写规划文本,美观实用地展现规划图件。

5.1 能够按照规划文本编写规范,准确编写规划文本。

5.2 能够熟练运用规划制图工具,制作美观实用的规划图件。

6.调查研究

具有综合运用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格局、过程与机理问题开展调查与研究的基础能力。

6.1 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与规范,能够制定调查研究计划,基于调查分析形成研究报告。

6.2 掌握基本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能够开展田野调查,并进行数据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

6.3 掌握基本的定量分析方法,能够使用统计分析工具对研究问题进行量化分析。

7.现代技术工具

能够利用现代技术工具获取数据资源并进行数据管理、数据挖掘及可视化表达。

7.1 能够利用地理信息及其它现代技术工具,对影像数据等多源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分析及可视化表达。

7.2 能够熟练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工具,对规划数据进行科学与有效的管理。

8.职业精神

能够遵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职业精神。

8.1 具有社会责任意识与规则意识,遵守职业道德,勇于担当。

8.2 树立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职业精神。

9.团队协作

具有团队协作意识,能够协调好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在团队协作中发挥作用。

9.1 具备团队协作意识及团队精神,能够理解多学科背景下个体角色在团队中的意义与责任。

9.2 能够协调好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具有协同攻关的能力,在团队协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10.沟通交流

能够通过陈述发言、撰写报告等方式与外界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

10.1 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个人思想或进行成果汇报。

10.2 具有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能够规范地撰写项目报告等文件。

10.3 具备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能够及时了解国际行业与学术发展动态。

11.自主学习

具有自主学习意识与主动探索精神,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1.1 具有自主学习意识,能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拓展性学习。

11.2 具有主动探索精神,积极参与各类科技创新项目,能够运用专业知识与技术进行创新探索。

三、学制与学位

全日制本科学制四年,实行弹性修业年限,允许学生在三至六年内完成学业。毕业学分第一课堂不低于166学分,第二课堂不低于4学分。对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