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在建系之前,河北师大历史上有非常著名的地理名人,他们为地理系的创建奠定了良好的学科基础。

中国地理学的先驱,教育家——张相文

(1866~1933)

1906年-1912年任北洋女师范学堂(河北师范大学大学前身)教习,后任北洋女师范学堂(学校)教务长、校长。

编写中国最早的地理教科书:1901年,他编写了<初等地理教科书》和《中等本国地理教科书》。“教科书”一词也为张相文首创。

1908年,张相文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编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第一本自然地理著作《地文学》。内容分星界、陆界、气界、水界和生物界5篇。

创办中国地学会。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张相文在天津北洋女子高等学校任校长,计划创建地学会。(1909年9月28日)在天津河北第一蒙养院成立“中国地学会”。张相文被推为会长。

1910年2月(宣统二年正月)创刊《地学杂志》。

首次提出“秦岭-淮河”分界线。1924年《佛学地理志》

书生从戎喋血辛亥的爱国地理学家——白雅雨

(1867——1912)

白雅雨(1867—1912)江苏省南通县人,名毓昆,字雅雨,号铣玉。

参与创建中国地学会和《地学杂志》

1908年应同乡张相文举荐,“江南才子”白雅雨举家北上,任河北师范大前身——北洋女师范学堂和北洋法政学堂地理教习。

1909年同北洋女师范学堂教习张相文、陶懋立等,发起成立中国地学会,并创办《地学杂志》,任编辑部长。《地学杂志》共出一百八十一期,前十八期都是白雅雨和张相文编辑的。

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地理学家。李大钊就是他在北洋法政学堂的学生。

11月,白雅雨在法租界的生昌酒楼与李大钊等人建立了天津共和会,首批会员有20余人,白雅雨被公推为会长,负责领导工作。

12月北上参加起义。由于叛徒出卖,起义军在向天津进攻途中,遭清军阻击,白雅雨在古冶被捕。白雅雨时年44岁,壮烈殉国!

传播地理学知识,承前启后的启蒙者——白眉初

(1876—1940)

白眉初,名月恒,河北卢龙县城,〈原直隶永平俯〉满族人,我国近代著名地理学家,1913年受聘于直隶女子师范学校,任地理和国文教师。

提出“树人育心”的教育主张。“爱国,学地理之首;建国,学地理之本”。要求学生们不仅要热爱自己的学业,同时还要关心社会的发展变化。

参与创建中国地学会和《地学杂志》,1910年担任编辑,1912年担任编辑长。

著书立说,创立了中国的地理学派。 从1913年开始,便着手编写《中华民国省区全志》。到1925年9月,这部400万字的巨著终于出齐。该书将常识地理与科学地理相结合,对于地理学的现代转型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1936年,地理学者白眉初著《中华建设新图》第一次在地图上用一条完整、连续、封闭的线条将南海诸岛包括进来。另外,图中在南海疆域内标有南海诸岛,周围用国界线标明,以示南海诸岛同属中国版图。这就是后来的U形线、今天的九段线的雏形。

根据1996年《河北师范大学志》记载,“地理系的前身为天津河北师范学院文史系史地专业,她建于1950年秋”。这个结论一直沿用至2017年4月。2017年5月在整理河北师大历史上的地理名人时发现,1930年,程国璋应邀到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筹建史地系,任史地系教授兼系主任。

倒在三尺讲坛的教授兼系主任——程国璋

(1898—1933)

程国璋,河北省深县人,1919年毕业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任平津学术联合会秘书长,著有《太平洋问题与中国》一书,他在此书中预言了二战及太平洋海战的爆发,孙中山高度评价该书是“太平洋战略史书”。

1930年,程国璋应邀到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筹建史地系,任史地系教授兼系主任。

他为史地系制定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中等教育历史、地理科师资,及独立研究史、地学术之能力为宗旨,因适应现今中等学校之需要,故令历史学及地理学为一系”

当史地系设置伊始,地理专业只有程国璋、张金书二位教师。

史地系1930年第一学级招生22人;1931年第二学级招生23人;1932年第三学级招生21人;1933年第四学级招生20人。程国璋亲授三届学生,为创建史地系“负责心重,积劳成疾”。1935年,仅三十七岁的程国璋倒在三尺讲坛上英年早逝,无限惋惜。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时期,程国璋是唯一倒在三尺讲坛的教授兼系主任。

按照“有系科设置、有培养目标、有学生”就可以确定学院的创始时间,所以认为学院的创始时间应为1930年。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断。

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

 

1.初创时期(1930——1937)

1930年河北师范大学的前身河北省女子师范学院,程国璋创办史地系,任史地系教授、系主任。1930年-1934年分别招生22、23、21、20人。

当史地系设置伊始,只有程国璋、张金书二位教师,程国璋为创建史地系“负责心重,积劳成疾”,亲授三届学生。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时期,程国璋是唯一倒在三尺讲坛的教授兼系主任,英年早逝,无限惋惜。

他撰写的《各国经营太平洋史略》孙中山高度评价该书是“太平洋战略史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办学被迫中断。

2.恢复与地理系建立时期(1950-1952)

建国后,天津河北师范学院文史系史地专业,于1950年秋恢复招生。第一届10人。南开大学的邓绶林教授来系,成为第一位地理教师,同时,聘请南开大学的鲍觉民、黎国彬等为兼职教师。

1951年,史地专业扩建为史地系,第一届10人中5名学生学地理。

1952年秋,地理系建立,从此进入独立发展时期,教职工8人。邓绶林,郭敬辉先后任地理系主任。

3.地理系蓬勃发展时期(1952-1966)

我国老一辈地理学家郭敬辉(1952-1956)、邓绶林、葛以德、董绍良、李庆泽、屈履泰等在本学科任教。

 

水文地理学家——郭敬辉

(1916-1985)

1952年秋郭敬辉来天津河北师范学院地理系任系主任兼党总支书记。1955年郭敬辉在《地理学报》上发表了《中国的地表径流》论文,发表了中国 第一张年径流模数图(手绘)。1956年上半年,郭敬辉调中国科学院工作。1957年,发表了中国河川径流量的第一个估算结果(与1987年水利部经过数万水文工作者仪器计算的权威数字相差仅2.6%),更在1959年研究公布中国河流数目权威数字,一直被国内外研究沿用30余年,为中国水文地理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高切林”。

 

4.1966年-1976年:文革浩劫受挫

  • “文革”中,地理系一度陷入瘫痪状态。在“教育革命”讨论中,有人提出“砸烂地理系”的口号先后被改为“史地系”和“地政系”,教师队伍受到严重消弱,不少教师被迫改行。同时,校舍被侵占,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建设受到严重影响。不少国外地理期刊中断订购达七年之久。

  • 1966至1969年,地理系中断招生达四年之久。1970年开始招收通过推荐进入大学的工农子弟兵学员,学制为三年。

  • 1974年才得以恢复地理系。开始从事一些应用农业科学的研究。

  • 1976年10月,“文革”结束。

5.1977年-1998年:恢复与稳步发展时期

1977年,地理系招收了“文革”后第一批高考入学的学生。,1978年邓绶林再次出任地理系主任,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地理系的教学科研工作基本恢复到了“文革”前的水平。全系教职工人数达55人。

1979年开始,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这个大背景下,地理系进入了在改革中稳步发展时期。

1992年,地理系的教研室增加到八个,即水文气候教研室、生物土壤教研室、地质地貌教研室、地图遥感教研室、中国自然地理教研室、中国经济地理(区域综合开发)教研室、世界地理教研室、地理教法教研室。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全国高师地理专业首次统编教材中,主编了《普通水文学》、《遥感概论》,参编了《世界自然地理》、《世界经济地理》、《植物地理实习指导书》;翻译出版了《近代地理学创建人》、《人文地理学问题》、《驯化地理学》、《湖沼学》等国外地理学名著,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百篇,在国内地理界产生较大影响。

自198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年获得人文地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得自然地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是80年代全国最早拥有地理学2个硕士学位点的7所院校之一。
20世纪80年代,辽宁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来我校申请硕士学位。

6.快速发展时期

进入21世纪,资环学院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学科发展平台相继建立。